PICO裁员唱衰一片?而我却从中看见了黎明的曙光

2023-11-15 15:56:09 网络阅读量:5275   会员投稿
imgad2

-小派新品水晶全球热销持续破记录

字节战略性后撤,PICO貌似成“弃婴”

近日,字节跳动旗下的VR品牌PICO传来裁员消息80%,甚至有传闻“字节跳动将逐步关停PICO业务”。

而后PICO-XR官微于11月8日发布微博确认“短期投入和相关团队规模会缩减,涉及员工300余名,整体占比约23%。”

自从高调并购PICO,字节跳动在VR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并推出了一系列VR一体机产品,前不久更是通过非公开渠道“泄露”了一个非常有进取心的硬件产品路线图。然而,最新消息似乎表明了公司对于VR业务的调整和战略性后撤。

PICO裁员的消息不免在很多人心目中的VR行业前景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近期关于国内VR另一家头部企业小派科技的高端产品水晶(Pimax Crystal)系列全球销量持续破记录的消息又给行业带来了一抹耀眼的亮色,同时腾讯又爆出了跟Meta终于谈成了把Quest引入国内的交易的消息。这真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到底该如何解读字节的决策,如何看待VR行业的未来?纷繁的消息引发了业内外激烈的讨论,本文也尝试解读一下。

笔者认为,字节跳动之所以决定裁员,背后必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涉及到VR市场的整体发展情况。VR技术的提升需要时间,而硬件的成本和用户体验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个阶段,投入大量资源并没有获得预期的回报,这可能是字节跳动做出裁员决策的背景之一。

其次,PICO品牌在VR市场上的竞争开始面临着诸多挑战。同在入门款头显赛道的竞争对手如Meta, 在海外市场上综合资源体量上的优势非常明显;而在国内市场,腾讯通过引进Quest的方式入局入门款VR赛道,让字节的先发优势不再明显。字节设想中通过近乎垄断式地控制VR硬件市场的方式,“抢跑”布局空间互联网的战略机遇可能已经永远地错失了。

再者,字节跳动的整体战略调整也可能对PICO产生了影响。公司在互联网广告、短视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或许更愿意将资源集中在这些能够大规模贡献收入和利润优势领域,全力冲刺IPO,而非将更多精力放在VR这个持续烧钱的业务上。这种全局性的调整使PICO可能失去了在公司整体战略中的地位。

业务和基因都不兼容抢跑元宇宙机遇错失

起初,字节看到了2D互联网终究会跨越至3D空间互联网,而这一跨越将是字节实现对竞争对手全面超越的最佳时机,因而字节学习Meta收购了PICO,希望把它做成中国的Quest。

Quest在海外市场虽然也没完全达到扎克伯格对其殷切期待,但是相比PICO,显然还是要“成功”很多。其背后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互联网公司普遍缺少硬件基因导致跨行水土不服,以及因为行业整体水平所限导致主流价位的VR头显的硬件性能不足、体验较差这样的共同挑战之外,字节还面临其特有的问题。

首先,字节体系的核心业务是短视频,其心目中的VR杀手级应用必然是VR版的抖音和TikTok。 但是用户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会本能的跟现实世界相比,因此视频内容对显示的清晰度要求要显著高于游戏这样的建模加实时渲染内容,视频类内容势必对硬件的清晰度要求极高,而作为入门级VR的PICO头显的使用体验无法满足这一高清晰度的要求,可以说字节的长处碰上了PICO的短板,而VR视频直播巨大数据量对网络带宽的压力更加剧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而视频、直播类内容未给PICO带来期待中的海量用户其实并不意外。

其次,目前PICO内容端采用的直接引进海外IP和App的战术,实际上在中国市场是水土不服的。国内用户使用付费内容的习惯显然和国外有差距,因此用户购买硬件之后购买软件的消费强度和Meta差距很大。

最后,字节的“短视频社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交,而“社交”属性恰恰是Meta的用户相对更活跃的重要因素之一。字节的业务资源体系在这方面的缺陷对PICO困境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总而言之,目前PICO的失败的核心是内容上的不足,是中西方文化差异、付费习惯差异造成的,同时结合了一部分内容和硬件联动的问题,造成了整体体验的羸弱和活跃度的低下。

单从国内To C VR角度看,是需要爆款内容拉动硬件普及的,实际上,腾讯结合虚拟内容+社交的固有基因和策略在内容上相比字节是更有可能跑通,尤其是在成功引进Quest从而规避掉互联网公司涉足硬件业务的“陷阱”之后。

而字节在“抢跑元宇宙”的策略没有奏效之后,坦然面对现实,及时止损,为了更好地迎接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而做出战略性调整,笔者认为是清醒而且理智的。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逐渐成熟,VR必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而字节跳动如果能够保持住硬件团队的核心能力,其实还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中重新站稳脚跟。

解铃还须系铃人,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品牌

当然,隔行如隔山,也是个很难回避的事实。即使在互联网市场佛挡杀佛、一路高歌猛进的互联网大厂,进入硬件行业,也得掉三层皮。

尤其是VR硬件,实际上非常的复杂,从显示和光学、算力优化、定位交互,涉及到的技术领域非常多,而且问题非常难,很多都要在接近在元器件的物理极限的水平上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在智能手机领域,或者是要求没有这么高,或者是根本不存在。因此智能手机厂商进入到这个领域,很多方面也要从头积累能力。

即便是入门款的VR头显产品,即使是像腾讯这样的大厂,网罗天下英雄,没有个两三年时间,都很难拿出一款符合市场上最低标准的完成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来。这也是腾讯在屡次尝试不顺之后,决定放弃自研,引进市场上最成熟的Quest的原因。

但是,即使是最新的Quest3, 在很多方面都比Quest2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核心的显示效果方面,单边分辨率只比Quest2提升了15%不到,离真正的高清VR还有很远的距离。

所以说,受目前VR技术发展程度所限,VR头显在视觉沉浸感(角分辨PPD 即Pixels-per-degree, 视场角FOV 即Field-of-View)、佩戴舒适度(体积,重量)等决定用户核心体验的指标方面很难同时保证。如下图所示,当前主流价位的VR头显均处于双眼4K水平,总像素数不足导致头显在角分辨率(PPD)和视场角(FOV)之间捉襟见肘,用户体验的不足非常明显,对用户“自发”成为VR用户造成了显著的障碍。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目前Meta和字节在推他们的VR头显的过程中必须用补贴的方法“强推”的原因,因为有一种底层的摩擦力在阻碍用户自发的选择成为VR头显的用户,这个摩擦力的根本来源就是主流价位的头显的性能不足导致的用户体验缺陷。

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是提升VR头显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比如把整体分辨率提升到双眼8K的水平,就可以在PPD(Pixles-per-degree, 角分辨率)和FOV(Field-of-view, 视场角)两个核心参数之间取得更好的均衡,使得两方面都能达到良好的水平。只有用户的使用体验上去了,才会真正买单。但是,在目前这个阶段,双眼8K的性能水平意味着高的多的BOM成本和对应的高定价和较低的出货量,这显然和互联网公司的商业逻辑是背离的。

所以说,整个VR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首先是持续提升性能,至少达到“良好”以上的水平,然后再通过各种方法持续降低成本和售价。等主流价位的VR头显的性能都达到“良好”以上的水平,才意味着整个市场“自发”性的高速成长的机会到来。

因此,在这个时间点到来之前,都是VR行业的上半场。在这个阶段,产品性能上的优势可以直接转化为用户体验的优势,从而成为塑造高端品牌的竞争优势,而产品性能的优势则依赖于研发能力。

因此在这个阶段,对综合资源相对薄弱、但是研发能力超强的创业企业来说,是打造一个高端品牌的难得的时间窗口。特斯拉从零开始,借助Roadster横空出世、成为电动车高端品牌,其底层就是这样一个逻辑。

而国产“小厂”小派科技能在全球高端VR市场站稳脚跟,其背后的逻辑其实如出一辙。

小派的中高端VR头显产品(8K系列和新品Crystal系列)6年前早已经达到8K的水平,苹果即将发布的MR头显的分辨率也将达到双眼8K。小派的下一代旗舰产品12K据悉研发进展顺利,相信在不远的未来会跟市场见面。这样看起来,小派头显的一些核心性能参数,甚至是超过了苹果的。12K发售之后,小派在全球高端VR头显市场的地位会进一步加强,在开放的生态中,跟封闭的苹果体系形成完美的对标和互补。

仔细想想,世界上真正的像小派这样,从PC VR到一体机,从高端到低端。从inside-out定位到outside-in的定位,所有这些技术路线里面的所有的环节都掌握的,而且有量产经验的,全球范围内除了小派之外好像还真找不出第二家。

真理不在声高,眼光独到才能抢占先机

VR市场预期中的爆发看上去暂时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阻力,但是我们如果把背后的原因搞清楚,就知道这正是小派这样的企业存在的价值,以及未来的巨大机会。

真理并不总是在声高之处,而是在那些眼光独到、善于抓住机遇的企业中。

与很多“大”品牌以及跟随这些大品牌的众多创业厂商不同,小派没有被行业巨大的“噪音”所影响,而是坚持沉浸式体验的优先级,在高清晰度和大市场角领域埋头深耕,通过不断攻克技术难题提升产品的性能和体验,小派成功打造出一系列引领潮流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沉浸、真实的虚拟现实体验,赢得了全球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也使其在未来行业的发展中更加竞争力。

每个蕴藏宝藏的行业都不缺少来来往往的过客,但只有兢兢业业恪守匠心的坚持者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目前看来,小派对行业发展路径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与苹果重体验的路线不谋而合,在踩中行业演进趋势的同时赢得了足够的先发优势,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