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发展几何?Rokid解析AR工业设计的科技与狠活

2023-02-07 09:27:24 网络阅读量:9324   会员投稿
imgad2

2021年的元宇宙,2022年的web 3.0,近期的chatGPT,科技的发展已经让我们感觉一日不上网就怕被时代狠狠抛弃。

而这些耳熟能详的技术,现在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纸上谈兵or未来可期?

以元宇宙为例,事实上,元宇宙早已在我们身边。

例如全国耳熟能详的博物馆和景区:湖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上海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武汉自然博物馆,

与AR联合,生成新次元壁的科技互动展览。

通过AR,不仅看遍文物和历史文化遗迹,还能解锁剧本杀。

据了解,这些服务都是由国内AR行业领军企业Rokid提供。

在数字化与信息化交互的今天,

一副小小的AR眼镜,带我们看遍天南地北。

AR/VR引领下的智能时代,玩儿法愈发多样。

以AR\VR为代表的产品,可谓是在这一波云里雾里的元宇宙中脱颖而出,开始渗透普通大众和产业。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AR产品的设计有何不同?

集结传感器、芯片、新材料、光学显示、声学、算法、XR操作系统等前沿人机交互技术。

实现了2D/3D手势识别、语音指令、远程协同、空间音频、数字人等功能。

AR行业的头部企业-Rokid,其产品设计团队,和我们聊聊AR行业,又有什么新玩法?

造一个“盗梦空间”

为行业找到新解法

AR眼镜作为一款穿戴设备,核心宗旨是功能密度与人机之间的关系。

目前AR行业面临光学、续航、芯片三座大山,在保证三个要素均衡的情况下,同时维持完美的佩戴体验,这是一个艰巨的设计课题。

Rokid在进行AR产品创新过程中,探索了不同使用场景下产品的最佳体验感,平衡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全球共同探索XR技术落地的阶段,

Rokid推出的X-Craft是全球首款全自研并实现规模商业化的5G AR头环。

并在2021年拓荒全球AR眼镜C端消费市场,创新研发了首款消费级别AR眼镜Rokid Air,开创了一个新品类。

业界的AR眼镜只能连接具备DP输出能力的安卓手机使用,

存在续航时间长,操作手感差,存在续航焦虑,上手难等问题,

所以为了彻底解决此类行业痛点,Rokid在2022年打造了一个连接眼镜的终端Rokid Station。

让AR眼镜可以脱离手机,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类使用。

在2023年的OpenDay,Rokid也会跟大家分享新的产品思考,欢迎大家届时关注收看!

总的来说,“更强大的算力和更轻量的设计”是AR眼镜在通往“个人通用计算终端”的进程中遇到的核心设计难题。

Rokid 在2022年通过云计算的方式,为行业在“更强大的算力和更轻量的设计”这个矛盾上,提供新的设计灵感。

但要做好这些,并非轻易之举。

用“螺蛳壳里做道场”这个俗语,来描述设计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十分贴切。

Rokid对于AR眼镜的体积、重量、便携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同时需要在极为有限的产品体积中放入大fov(视场角)的显示模组,高保真的定向Speaker,屈光度调节模块,各类传感器,

这对于Rokid的设计和加工制造团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极致压缩的体积下放置元器件,并且体量感要做到极为轻巧,

需要持续研究眼镜各个部分重量分布,着力点的感受以及与人体头型的匹配程度。

高科技产品≠冷漠

当AR眼镜,作为一款科技交互性的产品,和一副具备穿戴属性的眼镜,

其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矛盾,这就要求设计团队做出取舍。

举个例子,以往的AR眼镜出于交互的考虑,会增加双鱼眼,RGB摄像头,甚至红外等元器件做为AR交互器件。

但是Rokid设计定义Rokid Air这款产品时,努力将眼镜产品做到极简,

取消不必要的交互元素,着重打造产品的观影体验,保留结合3DOF,头控等交互方式。

极大的优化了眼镜的体量感,完美的契合了C端用户的长时间观影需求。

且销量与市场的反馈证明,这个方向确实非常正确。

可以分享一位用户的故事,

他是一位数码博主,在网上盲入了一套Rokid Air和Station。

第一次用Station的时候,正好遇上手机没电了,凭他对数码产品的直觉,他觉得Station应该可以给手机反向充电,

可插上后,却发现没充上电,他觉得“不应该”啊,他又按了电源键,发现充上电了。

第二次,他出差在飞机上,用Rokid Air打游戏的时候发现飞机上噪音有点大,

作为一个差旅场景下使用的产品,他觉得不应该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于是,他凭直觉拿出了蓝牙耳机,发现成功跟Station连上了。

所以Rokid认为,好的产品设计就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

在提升产业的同时,又能改变普通人生活的质量,同时又让这个世界温暖很多。

未来人们需要让这个世界变得温暖的消费产品,而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高科技、越冷漠的产品。

除了上述提到的对极致用户体验的追求,Rokid的设计一直以来都追求美学高度。

在设计创新的过程中,不会执著且片面地思考,会通盘考量,在美观和体验上做完美的平衡,

同时Rokid的产品往往是具有独创性的和商业价值的,团队一直在这个新行业中不断探索全新的产品形态。

什么是“人因设计”?

工业设计上有一个概念叫“人因设计”,用这个来形容Rokid产品的设计理念,很恰当。

人因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UCD),可以说是Rokid所有产品设计的基础原则,Rokid产品永远都是围绕人和用户的。

Rokid在开始设计AR眼镜前,搜集过数千个不同年龄、种族、性别用户的头部三维尺寸,来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每一个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都会有上百次的ID优化调整,使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用户的佩戴舒适度要求。

再比如,Rokid在设计针对不同使用场景的产品时,会针对不同场景中用户的需求点做针对性的定义和设计,

在设计B端产品时,Rokid会更多考虑产品对于用户在特定场景中工作效率的提升,在设计时会着重考量产品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

而在设计C端产品时,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知最为强烈的,

是产品的显示和声音效果,产品的轻便性,佩戴之后的装饰作用和美观度,以及使用时的私密性,这都是Rokid设计的重点。

同时更重要的是,Rokid强调消费者对科技的普惠与平等的享受权。

例如,作为一款视觉交互的产品,视力是与佩戴者首先相关的因素。

而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几乎是总人口数量的一半。

如果近视人群不能使用AR眼镜,那将非常遗憾。

又或者,如果近视用户需要在近视镜上叠加佩戴AR眼镜,长时间佩戴的体验感将大打折扣。

而每个个体,甚至每个人的左右眼的近视度数都有差异,没办法进行标准化的度数设计。

于是,跟行业普遍采用近视夹片的方案不同,Rokid设计师采用了一种用户操作简单且能满足双眼不同近视度数的方式——屈光度调节设计。

这个设计听起来简单,实则挑战巨大。

由于AR眼镜的屏幕无法正对人眼,眼镜设备的空间也很小,结构工程师们面临的屈光度调节难度不小。

并且为实现该功能,整机要增加4克重量。

通过和光机厂深度合作定制,使用了特殊精密结构,

最终在确保不增加重量的同时,第一次实现了屈光度调节结构的量产化。

可以实现0-500度的近视调节覆盖,将佩戴体验更舒适、视野更清晰的AR产品交到了用户手中。

给人们一个现实版“盗梦空间”

怀着“从细节开始撼动用户”的信念,

Rokid 从进入AR领域之后,一直保持工业设计具备极高的设计水准,

产品相继获得红点设计大奖,if设计大奖,DIA中国智造大奖,ces最佳智能产品等十六项设计大奖。

今年还包揽了包括福布斯在内的诸多奖项。

2022年,除了获得福布斯中国智能工业设计企业TOP 10,Rokid今年几乎还包揽了头部科技媒体的奖项,

包括亿邦未来零售超品新锐奖、亿欧2022中国工业元宇宙创新企业TOP 20、入围36Kr元宇宙产业生态图谱、钛媒体2022全球创新评选创新场景TOP 50、量子位中国人工智能领航企业TOP 50。

今年Rokid开设了首家线下旗舰店,

在店面设计上,和AR产品带给消费者的新奇体验感做了有机结合。

旗舰店的设计理念源于“盗梦空间”,一个真实与虚幻并存的镜像世界,

这也是AR产品带给大家的体验,在真实世界上叠加虚拟世界。

地面和墙面所使用的素色水磨石,在天花的镜面反射下,形成了“镜像世界”。

将空间天地融为一体的同时,映衬公司AR眼镜虚实结合的特点,

结合公司AR导览技术,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将虚拟物体和信息叠加到真实世界的场景中来,既是虚拟的,又是真实的。

让消费者在AR眼镜里看到另一层面意义上的镜像世界,暗喻「换个视角」探索世界。

AR眼镜,该如何破局?

现在的AR眼镜因为受到光学方案、电池材料学等各类技术方案的限制,

拥有强劲功能和显示效果的产品,通常会是比较大体积的产品形态例如头环或头盔,或者分体式的产品形态。

而如果要把产品形态做出小体积类似普通眼镜的形态,通常只能实现弱显示和较为简单的功能。

但Rokid坚持,未来AR眼镜还是会朝着小型化类似普通眼镜形态发展。

拥有大fov和高透过率,可以满足用户日常佩戴,并且可以与周遭环境实现互动。

为实现长续航,眼镜的计算会在云端进行,产品本体主要负责环境和声音信息的输入以及音视频信息的输出。

设计是把技术变成商品的重要桥梁,虽然重要,却离不开核心技术作为载体。

幸运的是,行业和供应链技术同时在发展,给AR未来产品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Rokid的产品将会不断的接近这一目标,也做出了很多产品设计和技术上的突破,

今年Open day发布会上,Rokid会跟大家分享更多新的思考,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