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坡面(源头)防治泥石流技术获国家专利
12年前的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降特大暴雨,引发的特大山洪形成了长约五公里,宽度300米,厚度约5米的特大泥石流。该事故给舟曲县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发生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当看到事故发生的现场画面在电视滚动播放的时候,无数人都流下了悲痛的眼泪。这其中就包括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北省承德市工程师王恩厚。
一直有着一个“人在有生之年,能不能给社会留下一点有益的东西信念的他,饱含热泪的看着相关新闻,心中有一种即心痛又难受的感觉,当得知当地因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时,脑海中不由的产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在易发生泥石流坡面(源头)研究出一种防治措施及办法呢?在这一念头的萦绕下,一个个奇思妙想、措施办法,不断在王恩厚先生脑海回荡,终于,在退休后的2020年,通过近十年来,利用业余时间不间断的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又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及相关法规。经过反复论证,结合对易发生泥石流坡面的自然特征及土层结构,最终选择了一个最佳措施及办法,并在当年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申报专利后,通过国家专利行政部门相关技术人员近两年的审查、驳回,再申请复审,复审后又撤销驳回决定,又进行审查,如此反复后,一项 《坡面泥石流防治工程结构及防治办法》的专利,终于在2022年8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并颁发了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 2020 1 0493849.2)。
记者从发明人王恩厚先生处了解到,该发明专利原理是利用了易发生泥石流坡面的自然条件和地表水的动态特征,本着在遵守《水土保持法》,减少对植被毁坏的前提下,反复论证之后确定的。该泥石流防治结构实用性强,所用的材料耐用,轻便,低廉,布置安装简单,投工少,投资低,易实施。该专利提出的工程结构及防治方法。是在泥石流易发坡面采用拦截地表径流,源头疏导的方式。截,排一体化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易发生泥石流坡面区域内土层入渗水量,达到不易发生土层下滑而减少造成泥石流灾害的目的,本发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适当做出改进后,还可以实用于山体滑坡的防治。
假以时日,如果该《坡面泥石流防治工程结构及防治办法》专利能够在各地易发生泥石流坡面得到推广实施,将会对预防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减少因发生泥石流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具有一定的作用,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技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