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社会课堂树立报国理想——云南大学思政育人贯穿社会教学实践纪实

2024-05-09 10:44:55 光明网阅读量:8001   
imgad2

“来科技小院一年多,我感觉自己成长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前不久,在云南西双版纳勐海县曼拉村多年生稻科技小院,云南大学农学院博士研究生李凌宏感慨地说。

在云南大学,有许多像李凌宏一样的学生,他们走进乡村学校,走到田间地头,深入了解国情省情,进一步树立读书报国的理想。近年来,云南大学以提升立德树人成效为目标,结出了累累思政硕果。

2020年6月,李凌宏来到了多年生稻科技小院。下地调查、收获稻谷……李凌宏和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每天在田地里工作7小时。他说:“在这里我重新认识了我所学的专业,农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新一代农学专业人员。”

李凌宏的经历和收获正是云南大学农学院所期待的。近年来,农学院通过创设基于多年生稻科技小院的农学类研究生培养模式,将思政育人贯穿教学实践。农学院将科技小院建在农村、课堂设在田间,增强了师生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云南大学以“只有深刻地理解中国,才能更好地建设中国”为主题,实施“理解中国育人计划”。作为该项目的子项目,“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很快成为影响全校的重要调查活动。

去年,“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开展了第一轮调查。由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牵头,组织本校部分师生和来自全国15个高校的875名师生,深入云南129个县区的696个自然村的9048个农户家庭开展调查,完成了348份村居问卷和9048份个人问卷。截至今年3月,共完成“中国乡村社会大调查”成果丛书18本,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提交和发表政策咨询报告12篇,将学术成果写在了田间地头,全面提升师生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大调查期间,师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扎根乡村,学生们的科研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他们了解了中国实际,磨炼了意志,增进了师生友谊,在调查中切身领会了大思政的意义。”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何明说。

“他们是个个身怀绝技的山里娃,你们是紧握‘接力棒’的筑梦者……”这是云南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丁璇写的诗,她正在云南广南县第十中学校支教。

据介绍,自2013年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以来,118名云大学子分赴玉溪市澄江县、怒江州贡山县、临沧市凤庆县等地进行志愿支教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理想。

如今,在社会实践中思政育人,在云南大学已经常态化。“我们与省委宣传部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在全省建设12个基地,向全校师生开放。”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罗骞说,“我们举办的艾思奇大讲堂,邀请专家开展讲座,至今已举办32期,受到全校师生欢迎。”

“云南大学将扛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使命,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主线,推进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同向发力,积极引导学生走入社会大课堂,了解国情省情,主动学习、参与实践,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云南大学党委书记周学斌表示。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