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成险资“必选项”,与地方债利差或成配置干扰因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 广州报道 超长期特别国债火热出圈,不仅成为个人投资的香饽饽,保险资金对其的配置热情也持续升温。
目前,在20年期、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中,多家保险机构已入场认购。对于险资配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原因,主流观点认为,在“资产荒”的当下,安全、长久期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与险资的投资理念完美契合,此外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且不消耗偿付能力,也增加了保险资金配置国债的吸引力。
多家险企配置超长期特别国债
“配置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目前市场多少有点资产荒,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是体量大,二是安全,长久期的特质,与险资的投资思路完美契合。险企的配置积极性都较高,有些企业配置甚至过亿。”一家保险公司资管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该资管负责人还表示,每年的险企资产配置的年度规划中,对于配债比例是有明确要求的,长久期的债券不管有没有超长期特别国债都是要配置的,只是目前多了一个可选项。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5月17日首发,到11月中旬发行完毕,共22次。其中,20年期、30年期和50年期的发行次数分别为7次、12次和3次。目前,已经发行了两期。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险资是长债的主要配置机构,目前其对于长债处于欠配状态。从现在的情况来观察,为了进一步推动经济复苏和房地产企稳,后续信用利差或仍存在下行空间,这也说明广谱利率或将继续下行或者长期维持在低位,凸显出债市整体配置性价比。
贺金龙坦言,从长期来看,底层资产荒逻辑尚未解决,后续利率若上浮,机构资金对超长期品种的需求会复苏。
另一家寿险公司投资部负责人表示,近期通过资管产品配置了2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虽然利率并不是很高,但是其能提供很好的安全垫。结合国际经验,在低利率趋势下,叠加新会计准则的执行,保险公司在固收投资方面的重点之一是提升久期,特别是对利率敏感性最高的传统账户,针对久期缺口的管理要更加严格。超长期特别国债刚好弥补了险资对这块配置的“短板”。
从记者了解到情况来看,多数机构认为,购买超长期特别国债是为了防止极端情况下的利差损,站在当下时点观察,未来利率下行的概率要大于上行的概率,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之后,全球会进入新一轮的降息周期,低利率环境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因此在低利率且利率继续下行阶段, 超长期债券作为长久期资产,有助于实现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这种匹配不仅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降低利率波动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对于保险公司而言,资产负债的久期匹配是投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升整体财务稳健性。
此外,购买国债的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且不消耗偿付能力,也增加了保险资金配置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吸引力。
险资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青睐,其实是对债券投资热情的一个缩影。据统计,近年来险资对债券的投资热情持续升温,债券投资余额大幅增加。2022年,险资债券配置首次突破10万亿元。截至2023年12月末,险资投资债券余额为12.57万亿元,居各投资品种之首,占比达到45.41%,投资余额和占比均为2013年以来新高。
中国太保董事长傅帆此前曾表示,公司自2018年开始实施的“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有效缓解了利率中枢下行风险和期限匹配风险。一方面,加强对长久期政府债的配置力度,拉长资产久期、降低再投资风险,持续缩小久期缺口;另一方面,通过适度提升公开市场权益、私募股权、不动产等资产的配置比例,提升投资组合穿越经济周期波动并获取长期风险回报的潜力。
泰康资产CEO段国圣认为,保险行业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显著提升,一是从监管角度看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环境已较以往更加成熟、要求也更加明确,二是新增固收资产回报与负债成本利差明显收窄、利率择时空间大幅压缩的背景下,做好资产负债久期匹配更加迫切。
综合收益率是考虑重点
整体来看,虽然超长期特别国债属于“香饽饽”,不过,也有多位保险固收投资人士表示,在配置超长期国债时,会综合考虑收益率因素,其中地方债,特别是发达地区的地方债是最大的扰动因素。
一家大型保险资管的相关高管称,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超长期”有一定吸引力,目前看发行还可以,会有一定配置,同时也会综合收益率来考虑,“主要是目前地方债的收益率更高一些”。
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认为, 保险资金对超长期国债的需求一方面取决于国债和地方债的供给,另一方面取决于二者的收益率点位和利差水平。在上半年地方债集中发行期,保险资金对超长期国债的需求可能收缩。而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后,保险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净买入规模会有所增加,幅度则与收益率点位和利差水平更相关,届时3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产生小幅震荡,但无需担忧过度上行,可围绕2.6%点位博弈交易性机会。
根据靳毅观察,一方面,从超长期国债的供给角度看,新券发行后,保险的净买入规模普遍有所增加,增配幅度则与收益率和利差走势相关。2023年以来,超长国债发行后5个交易日内,保险累计净买入规模中枢在24亿元左右,而当30年国债收益率抬升、30年地方政府债-国债利差收窄时,增配幅度往往更大,5日累计净买入规模可达5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同样作为保险的主力券种,超长期地方债的发行规模也会影响其对超长期国债的净买量。历史上来看,在30年期地方债发行量较高的月份,保险对超长期国债的净买入规模会有所减少,两者整体呈反比。
对比同期限的国债和地方债,地方债目前仍具有“一个身位的优势”。如2054年到期的2024年山东专项债券发行结果显示,发行规模为79.39亿元,票面利率为2.66%,每半年付息一次。5月27日,2024年深圳市政府专项债券(七至十三期)发行结果公布,其中,1.7亿元的30年期债券,票面利率为2.62%,5月21日发行的24青岛债28,票面利率为2.68%。 这三个地政府专项债券的利率,较已发行的同期限的30年期特别国债利率(2.57%)高出5~11个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