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社会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全力以赴稳就业
一季度,社会民生领域投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特别是在卫生、就业、养老、教育、住房、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各地积极加大投入,有效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也为经济大盘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
全力以赴稳就业
按照中央部署,今年我国将全国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这些钱具体都投向了哪些领域?
南京江北新区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的殷凯告诉记者:“我们努力贯通人才、企业、高校三要素,招聘活动采取‘现场招聘+直播荐岗+网络招聘+在线面试’四位一体同步的招聘新模式举办。”
如今,这样线下线上同步进行的招聘会在全国各地都很常见。今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支持各地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丰富公共就业服务,努力满足各类劳动者的求职所需。
各地加快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步伐,建立“即时快招”服务模式,更好促进劳动者灵活就业创业。山西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山西省将公益性零工市场“县县全覆盖”纳入2023年民生实事,省级安排资金对每县给予60万元至12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支持,分类规划15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以上规模的室内服务场所,配备专门的服务人员,满足零工对接的多样化需求。
职业技能培训也在全方位开展。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介绍,目前正在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失业保险基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等资金,全年计划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
做细做实养老服务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社会民生领域的投入,增进民生福祉。截至3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52亿人、2.37亿人、2.89亿人。一季度,三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2.04万亿元、总支出1.7万亿元,3月底累计结余7.75万亿元。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13.7亿人,覆盖97%人口。电子社保卡领用人数7.64亿人,覆盖54.1%人口。
人社部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介绍,在养老层面,今年稳妥推进相关改革,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规范发展个人养老金制度。
相关部门在制定今年全国统筹调剂资金缴拨计划的同时,积极支持基金困难省份养老金发放。特别是持续推动重点群体参保,一季度已为840万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17.2万符合条件的重点水域退捕渔民全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此外,个人养老金制度平稳有序运行,截至3月底参加人数3324万人。
养老金资格认证关系着每一位老人能否按时拿到养老金。如今,网络认证、上门认证等方式为出行不便的老人及家属解了难题。住在陕西省咸阳市的退休老人车转娥由于脑出血意识不清且久病在床,无法自主完成认证。咸阳市养老保险经办处工作人员从后台获得帮办信息后,随即上门帮助完成认证,保证了老人及时领取养老金。
养老服务也是群众关切的大事,需要用细致的工作去破解难题。徐州泉山区七里沟街道努力打造“熟人社区”,针对老年人开展“乐享银龄生活”等活动。该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主任谢涛说:“今年先后解决了彭城大院小区健身器材安装等各种事宜30余件,顺利推进颐泰嘉园小区雨污分流等一批‘急难愁盼’工程,获得居民广泛好评。”
多层次兜牢民生底线
帮扶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的重要内容。各地各部门实施分类救助管理,强化针对性帮扶。
如何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的救助水平?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南京大学教授林闽钢表示,应从三方面坚持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一是强化以需求为导向的社会救助管理体系改革,以需求侧来牵引供给侧管理的改革;二是聚焦提升低收入群体需求和供给相匹配的政策设计;三是加大社会救助的供给侧创新,提高社会救助体系服务水平。
今年,民政部完善低保准入条件、扩围社会救助增效、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建设、加强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全面推行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据介绍,截至2月底,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已分别惠及困难残疾人1169.4万人、重度残疾人1533.1万人。
帮助困难群体就业方面,一季度,人社部分层分类提供就业援助、失业保障和社会救助。据了解,企业招用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同时,失业人员可以到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及时兑现失业保险待遇。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介绍,截至3月末,失业人员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分别达到118万人和40万人,同比分别增加10万人和2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