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不辍精准滴灌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成为中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张的最新例证。
据介绍,本次专项再贷款将支持金融机构以不超过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改造提供贷款,额度2000多亿,利率1.75%,期限1年,可以展期两次,每次展期1年。
业内专家分析,当前,在坚持不大水漫灌,不超发货币的前提下,为扩大社会需求,加强经济复苏,平衡内外平衡,应充分发挥精准滴灌,加杠杆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独特作用未来,预计将研究和推出更多创新的政策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如何以政策工具的进来促进实体经济的稳,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货币政策调控的一大重点
精准滴灌助力实体经济蓬勃发展。
在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大家庭中,支农再贷款可以算是一个老前辈——从1999年开始发放,用于引导地方金融机构扩大农业信贷,降低三农融资成本。
在这个大家庭中,除了支农再贷款,还有小额再贷款,普惠性小微借贷工具,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最近几年来,我国围绕支持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逐步构建了适合国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精准滴灌和杠杆作用,这也是结构主义的内涵——通过建立激励相容机制,将央行资金与金融机构向特定领域和行业提供的信贷挂钩,引导资金活水向特定领域和行业聚集,精准滴灌实体经济。
优量优价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具有提供基础货币的功能,有助于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足,支持信贷稳定增长,从而发挥总量工具的作用。
业内人士解读,在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过程中,会投放基础货币,补充银行体系流动性同时,由于嵌入了激励机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成本更低,可以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促进特定领域金融资源的积累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促进了信贷投放不仅如此,在央行资金的激励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可以快速生效,从而对信贷总量的稳定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往往作用于特定领域或行业,但结构性货币政策并不是孤军奋战各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综合效果未必弱于单独使用总量工具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份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已创设10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使用规模约为5.4万亿元业内人士分析,考虑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杠杆作用,预计可撬动的信贷规模将是这一数字的数倍
由于利率较好,在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激励兼容机制,能够精准地滴干实体经济,释放基础货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足,平衡政策的超前性和冗余性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确表示
创新工具箱储备丰富。
业内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以自我为主,但也面临内外平衡的问题,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施展空间相对更大。
一方面,预计将研究和推出更多创新的政策工具最近几年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不断,这个大家庭又添新成员最新的例子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此外,科技创新再贷款,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也是今年新创设的工具
另一方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可能会增加从作用机制来看,精准滴灌是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最鲜明的特征市场普遍认为,使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助于避免泛滥,更好地平衡各种政策目标
显然,需求疲软的问题仍然存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仍然需要支持在此背景下,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有望成为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的关键
置信投资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未来在用好总量工具的同时,要继续创新运用结构性工具,弥补总量工具的不足,充分发挥货币政策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功能。